【清风故事汇】(294)头可以断,舌头却不能不说话
(2025年05月18日 09:06)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唐代著名宰相。《唐史》有传:“柳浑一生为政清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为国为民,多地为官受人敬重。
开元中,江以信州(今江西上饶)一带治安很乱,百姓常遭受生命财产威胁。柳浑任单父县县尉期满后,受江南西道观察使邀请,到信州永丰县代理县令,维护一方安宁。柳浑上任后用重拳铲除地方黑恶势力,出台政策关照鳏寡老人,官吏没有弄权和违法之事,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柳浑治下政治清明,后升迁至衢州司马,之后辞官隐居武宁山。后召回朝廷,拜监察御史。
大历初年(公元766年),魏少游镇守江南西道,任命柳浑为判官,多次升官后任检校司封郎中。辖州判案中,有开元寺僧人和徒弟深夜饮酒,酒醉走水,把责任推给守门的哑巴仆人,军中执法官也接受了贿赂,按原判上报,魏少游相信了。人们都知道仆人冤枉,但没人肯说。柳浑知道后急忙到官府报告,魏少游吃惊地立即审讯,喝醉酒的僧人服罪了。事后魏少游感谢道:“没有二位正直的人,差点让人说我糊涂昏庸。”自此,柳浑以公正闻名当时。
宰相张延尝骄矜专权,嫉妒柳浑为人刚正不阿,令其亲信对柳浑说:在朝廷为官说话要谨慎,只有这样官职才能做得长久。”柳浑听后说:“替我感谢张相公,柳浑头可以断,舌头却不能不说话。”后被张延尝排挤,免了他的职务,改任右散骑常侍(为皇帝侍应杂事)。
柳浑与人相交,忠贞赤诚。为人勤俭,从不谋私利,不置产业。贞元五年(公元790年),以疾告终,谥号贞。
清风寄语:
柳浑在大事小事面前都敢于仗义执言,旗帜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立场。
在全国上下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说“不”的勇气和底气,坚决杜绝“好人主义”。
好人主义的实质是个人主义,它只讲私情而不讲党性、只看关系而罔顾原则。对坏人坏事不斗争、对不正之风不抵制,以笑脸代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表面上是维护团结,实则是善恶不分。对同志的问题不批评、不表态,表面上关心同志、爱护同志,实则是存心纵容其由小错酿成大过,使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而不自知。
坚持原则,必然要与不坚持原则的言行发生冲突与对立,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拿起来、用起来,这是防止和反对好人主义的有效法宝。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推动形成是非功过分明、团结向上的风气,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好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