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力:贯通中高职衔接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09月18日 08:37)

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在乡村有大批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这是解决乡村人力资源匮乏的关键抓手。要根据乡村振兴的整体需求,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激发职业教育活力,以发展职业教育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我市职业教育存在资源分散、区域发展不平衡、职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等特点,职业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严重不匹配。中高职衔接作为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资阳区第五届人大代表、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自力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建立三个工作小组,一是沟通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各级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局局长、校长、企业负责人等组成,形成合力,高位推动,同时,争取省教育厅的支持。二是工作运行小组,必须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下和高职院校的主导下,主要由中职、高职、企业三方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项目实施小组,主要由中职、高职的专业负责人与企业直接负责人组成,负责该专业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具体落实。

合理选择衔接模式。“3+3”模式因学制6年对学生吸引力不大,“2+3”模式往往导致中、高职之间的利益产生矛盾,“5+0”模式往往导致高职的主导地位缺失,难以真正做到中高融合贯通。因此,目前“3+2”的模式最为合适,既体现了中、高职的分层,又平衡了中、高职之间的利益,也利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当然,具体人培模式绝不是简单的“3+2”,可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而灵活选择,如电子商务专业的“2.5+0.5+1.5+0.5”模式,即在中职完成“2.5”的在校学习和“0.5”的跟岗实习,然后在高职完成“1.5”的在校学习和“0.5”的顶岗实习。

科学选定合作专业。合作专业的选择主要看是否做到“三对接”。其中,要特别考虑中、高职学校现有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合作专业最好是学校的优势专业,特别是有一定人数规模的专业,双方都有较好的专业办学基础,否则,很难达成合作意愿。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统一制定和执行,要体现出分阶段、分层次,既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又突出中、高职人才培养优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同时还要打通“专升本”通道。

合理选择合作企业。职业教育中企业应是育人主体地位。因此,选择的合作企业应能主动积极参与育人全过程,而不仅仅是用人需求方面的合作,必须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开展、教学投入、质量评估等重要环节,同时,还应具有足够体量和良好发展前景,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各环节的顺利实施。建议一个专业班级只匹配一个企业。

切实把握质量监控。为确保中高职衔接的顺利推进和人培质量的保障,应做到“四统”:统一招生录取、统一人培方案、统一教材版本、统一过程管理。其中,统一过程管理中的重点是学籍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有效统一。应由项目实施小组统一学籍管理标准,制定企业主导的课程标准、技能标准、考试标准等以及人才质量培养评价标准,积极探索质量评价改革,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任务为载体、有明确的梯度和层次要求的质量评价方式,改变学校单一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起政府主导,以企业标准为主、中高职学校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