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2022年06月16日 08:24)

“这桥修得好!我开车回家再也不用绕几公里路了。”“新修的桥上还安了护栏,我可以放心让孙女放学自己回家了。”看着新修的石板滩桥,周边群众纷纷点赞。

石板滩桥是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樟树咀村联通周边几个村庄的重要交通干线,20世纪60年代由木拱支架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年久失修,成了危桥。2021年镇人大代表调研走访后形成建议,交由镇人大会议代表票决后,于当年9月开始动工修建,建成后桥面宽6.5米,解决了周边群众通行难题,赢得了一致赞誉。

这只是赫山区在充分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下简称代表票决制)工作的一个剪影。赫山各乡镇人大代表通过走访、座谈、调查等形式,充分听取民意,号准群众需求脉搏,通过开展代表票决制工作,2021年,全区投入金额超3亿元的21件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的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实施,真正实现了“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通过代表票决制,10件与道路息息相关的项目强势开展。八字哨镇金竹公路建设打通了苦竹湖片区与金家堤片区的交通联系,有机链接沿线各景点,为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打下坚实基础。沧水铺镇主要村道安保工程、泥灰线公路拓宽等项目有效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岳家桥镇村组公路提质改造、欧江岔镇牌口环乡公路提质改造、谢林港镇幸福大道提质改造路基工程、新市渡中心校至集中安置点路面油化工程、笔架山中塘村及新崇安村民兵渠公路沿线油化绿化亮化工程、沧水铺镇牛珠线公路油化等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镇道路脏、乱、堵的历史,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便利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是群众关心的问题。谢林港镇志溪河高新区段堤防堤顶面宽仅4米,部分堤段已破烂不堪,无法满足防汛抢险车辆通行需求。经谢林港镇人大会议代表票决后,志溪河高新区段堤防加固工程(一期)上马建设,对堤防实施加固,对堤外河滩进行生态修复,有效提升了北峰山垸防洪保安能力,确保垸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便利群众出行,有效修复了生态环境。

新市渡镇人大代表选择志溪河河道治理项目,共完成志溪河雷诺护坡1700米,解决了志溪河跳石村江家滩组段农田长年被水淹无法耕种的问题。衡龙桥镇代表票决出的镇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工程,共建设镇村主、支管网管道20842米、化粪池600个、污水处理站2座,进一步提升了衡龙桥镇雨污分流能力,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欧江岔镇农村饮用水管网铺设项目投入资金超500万元,铺设管道约8万米,进一步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长期以来,受入土为安理念、孝道文化和厚葬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农村群众习惯选择土葬,甚至出现了攀比之风,坟墓越修越大,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在代表票决时,兰溪镇、八字哨镇、笔架山乡的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选择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以解决旧坟集中迁移安葬问题以及老百姓安葬难、殡葬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同时,推进葬法和葬礼改革,实现深化殡葬改革与推行移风易俗、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赫山区各乡镇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责、代表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加强票决事项的跟踪监督,把一件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真正办到老百姓心坎上。今年,赫山区将推行区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