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亮点回眸】南县人大常委会:提高政治站位 服务中心大局

(2021年10月28日 08:51)

这是不平凡的五年,南县人大常委会用一次次扎实工作见证着一次次突破,一滴滴汗水浇灌出一枚枚硕果。五年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新要求,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立足四个“注重”,实现四个“确保”,人大工作亮点纷呈,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人大的职能作用。 

注重创新方式和跟踪力度,确保人大监督取得新实效 

常委会坚持监督工作不放松,一方面加大监督方式的创新突破,另一方面抓好本届重点监督议题的跟踪回顾,促进政府相关工作推进到位,使本届工作圆满落幕。 

县乡联动评议部门。县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先后选择了人社、自然资源、教育、农业农村、公检法司等部门和系统,开展县乡人大联动评议,第二年跟踪整改情况,并组织代表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和进行满意度测评。两次报告、两次测评,整改效果明显,代表满意度明显提升,促进解决了很多民生问题。通过评议医保局,新农合转诊结报期从过去的3个月缩短为1个月;评议行政审批局,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迅速出台,解决不少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 

制度化开展专题询问。出台《询问专题询问和质询暂行办法》,围绕县委提出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县政府推进的民生实事项目,探索专题询问县乡同步,县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发挥自身监督职能的同时,指导各镇人大规范专题询问工作程序,依法开展专题询问活动。通过专题询问,有效推动了县人民政府将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强化干部任后履职监督。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任命“一府两院”工作人员报告履职情况的暂行办法,先后对本届任命的87名“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实施履职评价。坚持和完善任前听取党委组织部门情况通报、拟任人员任前资格审查、法律知识考试、任职前发言、向宪法宣誓等制度,严格执行人大任命干部年度述职报告制度,开展满意度测评,评价意见和测评结果报送县委和有关单位作为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反馈给本人,要求其按时限提交书面整改报告,进一步规范了任后监督,有效增强了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 

注重党委主张和人民意愿的法定转化,确保人大依法履职行权 

常委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注民生民计和社会热点问题,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注重把县委的意图、人民群众的意愿,通过法定形式转化为全县上下的共同意志。 

围绕县委决策部署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围绕事关全县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准选题,依法作出决定。把县域发展规划编制、政府债务预算、生态保护治理、职业教育发展、大班额化解等列入选题范围,组织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一线调研,听取多方意见,研究解决办法,为常委会精准审议备好课、把准脉,确保决议决定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本届以来,先后作出了《关于批准<湖南省南县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8-2020年)的决议>》《关于南县“ 十四五 ”规划纲要的决议》等决议决定26项。决议决定作出后,县人大常委会对执行情况跟踪督办,主任会议专题听取情况汇报,积极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询问20余次,对决议执行情况跟踪督办,直至落地生效。

围绕群众关注热点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围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气污染防治、河湖保护治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饮用水安全监管、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全民健身、职业教育、医疗保障、殡葬改革、公交运行机制改革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综合运用专题调查、审议、视察等方式,强化监督手段,提高监督实效,有力促进了民生福祉改善。开展城市管理与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专题调研,对停车难、行车难等顽瘴痼疾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推动城区优化车位设置。加强对宗教事务、侨胞台胞权益保护等工作监督,促进融合发展。督促政府落实广播“村村响”工程,为农村政策宣传尤其是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传播载体。督促政府全面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布局,实现城区大班额化解和城乡均衡办学。组织部分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对23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视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关于“西水东调”建议获省领导高度关注,正在整合相关项目稳步推进解决全县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聚焦经济稳健运行加强财政监督。把防范化解扶贫领域小额信贷风险、乡村振兴、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等工作纳入监督重点,开展专题审议,有力促进了政府相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建成全县“一张网”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施动态全程监督,发现并整改问题178个,推动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依法批准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和政府债务限额,有效监督政府及县直部门守住金融风险底线。加大对政府投资资金、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审查监督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对审计查出的涉及50个部门单位302个问题整改情况提出审议意见,跟踪督办,进行测评。落实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督促政府全面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健全管理制度,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聚焦维护公平正义加强法律监督。抓住社会普遍关注的司法领域热点问题,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警务辅助人员工作情况的报告、县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县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及公益诉讼等工作情况的报告,2020年对县法检“两院”工作开展专题问询,2021年开展民法典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扎实开展“七五”、“八五”普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力。坚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认真审查政府提请的备案文件81件、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提请的决议决定19件,切实监督依法行政。持续开展人大代表旁听评议法院庭审活动,十七届以来常委会组织省市县人大代表93人次旁听法院庭审18场,对刑事、行政、民事案件的庭审情况进行集中评议,有力促进法院庭审工作的规范和司法能力的提升。认真接待涉法涉诉群众,受理并交办来信来访事项153件578人次,办理省市人大交办件22件。

注重平台搭建和履职监督,确保代表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常委会认真抓好代表活动平台的搭建,抓好代表履职监督,充分发挥代表“连心桥”“粘合剂”作用。 

深化落实常委会联系代表制度。健全常委会领导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两联”制度,完善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建立工作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工作简报、内刊、微信等方式,及时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情况向广大代表通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切实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先后组织代表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地学习培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代表履职能力明显提升。建成“代表之家”12个、“代表联络站”166个。制定《代表履职评价办法》,进一步增强代表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活动,累计捐款捐物300余万元,办好事实事150多件,有力践行了使命担当,充分展现了人大形象。

不断提高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质量。制定《南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编印代表建议承办工作规范。实行“常委会集中交办、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委室对口督办”的全方位督办体系,做好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工作。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本届代表提出的240件建议批评意见,按时办复率、走访率、代表满意率均为100%。

注重强化基础建设与理论研究,确保人大工作水平有新提升 

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行职责、推动工作的必要保障,不断完善制度、改进作风,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履职水平。 

加强乡镇人大业务指导。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联系乡镇制度,修订完善《乡镇人大工作考核办法》,促进管理规范有序。指导和督促乡镇人大依法开展工作。依照上级人大规定,各乡镇每年召开两次人民代表大会,认真做好了人事选举、重大事项决议决定、重点工作监督评议、代表建议办理等工作。召开全县人大工作座谈会和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搭建乡镇人大主席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提高水平的平台。围绕重要监督议题,推行县乡两级人大联动开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密切工作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全县人大“一盘棋”效应,提升乡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加强人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大职权、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城乡供水一体化等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其中《综合整治长江水系,拯救洞庭湖生态》获全市调研论文二等奖,关于洞庭湖“三口四水”补水工程及藕池河疏浚的建议得到了积极回应,在洞庭湖“三口四水”水系整治工程中,上级部门对我县安排了陈家岭支汊利用工程、大通湖补水工程、三仙湖生态补水工程、河道扩挖工程等涉及闸站改造6处、河湖连通工程9处重点工程。宣传方面,在全市率先编发县级人大刊物《南县人大》内刊;届期内累计在益阳人大杂志、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稿300余篇,居全市前茅。对外交流方面,先后组织到长沙、岳阳、怀化、常德、南宁等地考察交流学习,省市和周边县市人大来南调研考察40余批次,进一步展示了县人大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