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亮点回眸】常态化专题询问的“安化实践”

(2021年10月20日 09:08)

编者按:五年强基固本,五年砥砺前行。五年来,市县两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决策部署,忠诚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以高效能履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迎接市县人大换届和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进一步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宣传展示,益阳人大网特推出“人大工作亮点回眸”专栏,撷选部分优秀稿件连续刊发,以与读者共飨。


“从我县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厂运行情况来看,所有由乡镇自己运营项目都存在缺运营资金、缺专技人员、缺维护管理等共性问题,普遍存在“用不起”“管不好”的现象,请问县人民政府如何解决乡镇生活污水厂乡镇自营模式存在的问题?”2021年4月28日,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邓群林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郭环球“发问”,这是该县连续第三年就重大民生问题启动刚性监督措施。近年来,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重大关切,推动专题询问工作常态化。

规范程序:让专题询问“有章可循”

“要进一步转变监督方式,改单纯的视察为询问、质询相结合,选取一批典型案例,采取专项询问、质询等刚性手段,促成‘一府一委两院’及其职能部门进行现场答复和限期解决。” 2019年1月1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太源在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就专题询问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列入2019年常委会工作要点。

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题询问办法起草工作,明确由办公室牵头,联工委、内司工委协同。李太源多次就办法的整体框架、操作流程、跟踪监督等内容提出要求,并率起草组人员赴陕西延川等地进行考察学习。2019年4月4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化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全文共18条,具体明确了制定办法的依据、专题询问原则、选题确定、询问形式与规则、整改督查等内容。在审议过程中,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表示,开展专题询问是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的重要创新,制定专题询问工作办法,可以使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专题询问的全过程,拟开展的专题询问课题事先提请县委研究同意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严格落实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制度。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要平看来,开展专题询问,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也是对标上级人大的工作需要,更是推动人大工作的实践创新。

直面问题:让专题询问“切中要害”

“实现2020年全面按标准班额办班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请问县人民政府将采取哪些非常举措,加快推进学校项目建设,确保我县如期完成化解大班额目标任务?”2019年8月29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结合审议关于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情况报告,首次对县人民政府及6个职能部门启动了专题询问,并将询问全过程在县广播电视台面向全县人民进行播放。
在“首场”专题询问过程中,围绕学校布局规划、用地和项目报批报建、生源和学位增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问题,7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县人民政府及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编办等6个部门单位进行了提问。时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能华及政府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到会应询,并根据自身职责对委员提问认真作了回答。时任县长肖义出席专题询问,并作了表态发言,承诺一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眼安化长远发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大班额化解工作加快落实到行动上,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市部署的工作任务。

2020年4月27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结合听取和审议关于2019年度环境状况和2020年环境目标保护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县人民政府以及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安化分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安化经开区等6个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询问过程中,5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及2名县人大环资委专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就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乡镇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历史遗留重大环境问题治理、高明工业园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南区水源水质保护、畜禽污染防治、环保资金筹措提出了7个问题,相关单位一一作了应答,询问人就应答情况作了现场评议。

2021年4月28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安化分局局长龙专华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0年度环境状况和2021年环境目标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革清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情况的报告》,并就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询问过程中,县人民政府及市生态环境局安化分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到会应询。5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县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分别就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跟踪审计、面源排污管控、运营管理及考核体制、资金筹措、立项争资及污水处理费开征等情况提出6个问题,应询人分别就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跟踪落实:让专题询问“开花结果”

常委会坚持将跟踪监督作为落实法定要求、彰显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2019年8月29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视察调研意见建议研究处理办法》,有效规范“委室起草送交文件、办理单位研究处理、委室跟踪督促、常委会审查评价、从严督办追责”的工作流程。

常委会在开展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询问后,向县人民政府提出加速项目建设、科学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育保障等六项审议意见。2020年,常委会还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针对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了集中视察。近来,县人民政府先后投入2878万元对70余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新招聘746名教师中616名分配到县城外乡镇,2020年消除大班额154个。2021年,随着投资达4.05亿元的教育“5+9”项目建成,秋季增加学位1.1万个,全县起始年级基本实现按标准班额办班的目标。

2020年,常委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询问后,县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目前,全县辖区“水十条”考核断面、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和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1年1-6月全省排名第8、全市排名第2,预计至年底,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2%以上,全年空气质量排名进入全省前十。全县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17处千吨万人和67处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2021年,常委会开展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工作专题询问并提交审议意见后,县人民政府坚持把乡镇污水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全县14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规模14450吨/日。6月17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批准〈安化县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安化县资江流域黑臭水体整治工程PPP项目(调整版)”政府支出责任列入财政预算的议案〉的决定》,将污水污泥处理预期投资由4.85亿元调整为9.45亿元”。

近年来,安化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持续开展专题询问等刚性监督措施,有力推动了一批事关改革发展、民生实事的问题解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飞燕表示,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将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询问,重大问题适时启动质询或特定问题调查,树立地方权力机关依法监督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