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变 今非昔比 ——梨坪村的蜕变
(2020年08月05日 08:46)青山如画美,清溪绕村流,田舍隐山廓,道路平又宽,家中仓禀实,万象呈祥和。这是一个经过帮扶后的贫困村——梨坪村的现实写照。
2018年,由益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益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及国网柘溪电厂组成的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安化县柘溪镇梨坪村,开始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进驻时,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2800元,交通、通信不通畅,村民用电饮水难保障,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以及三家帮扶责任单位领导、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如今的梨坪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旧貌换新颜。
困扰世世代代的交通老大难问题解决了。修好了进村公路,5米宽的硬化公路通到各生产小组,3米宽的组级硬化公路连到各家各户门口,每间隔50米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如城市一样方便。进行了电网改造,电力供应提高了4倍,由原来50KA提高到200KA,确保村域内生产、生活用电无忧。建起了一座30米高的移动信号发射基站,实现村域内移动信号几乎无死角全覆盖。修造了6个蓄水池,全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不仅水质优良,而且常年供应充足。在村里建设了村民活动室、文化阅览室、村卫生室,改善了村便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为村民每户安装了水冲式厕所,将污水全部纳入三级式化粪池进行过滤净化处理,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点,实现村内产生的各种垃圾全部回收,统一收集处理。
在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生活环境的同时,驻村工作队队高度重视抓产业发展。有效解决村民增收难问题,是实现脱贫的关键。从驻村第一年开始,工作队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资源,为梨坪村长远发展出力。工作队首先利用产业帮扶资金120余万元,建设了梨坪村茶叶加工厂,收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在茶叶市场低迷、茶难销的情况下,既解决了全村80%种茶农户的茶叶销售问题,稳定了农民收入;又为5户贫困户提供了务工创收岗位,还每年为村集体创造了4万元收入,并且用茶厂这笔集体收入,每年定向为村里贫困户分红500元。工作队还大力开展招商引企业工作,先后引进了两家食品加工企业到村里投资办厂,并量身定制为帮扶对象开设扶贫岗位,常年为村里15个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农民就地变成了工人,不仅收入稳定,而且收入比以前种地有了较大提高,脱贫成效凸显。
工作队还采取与企业签定农产品定单收购协议的方式,引导和鼓励村民种植洋姜,确保产品卖得出,收入有保障。今年发动村民种植了60亩洋姜,按协议价格及预估产量,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可创收5000多元,仅此一项能为全村增加30多万元的收入。在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发动村民开展蔬菜专业种植,并且由一个帮扶对象牵头,每天将村民种植的蔬菜收集起来,定点配送到柘溪电厂职工食堂,实行产销对接,真正实现了消费扶贫,每年梨坪村贫困户生产的蔬菜,卖到电厂食堂就达20多万元。
为了激发帮扶对象创业增收的内生动力,工作队将扶智和扶志相结合,鼓励贫困家庭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就业技能培训班,提供创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帮助贫困户突破传统农耕思维,创建旅游、餐饮、住宿一体化经营实体,建立了村内第一家民宿客栈。大力支持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经营,目前,全村有养牛、羊、猪、鸡专业户30多户,其中有3户贫困户的年收入可达到10至20万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两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帮扶单位的负责人、工作队队员,还有村支两委的同志一起共同努力,用心用情投入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如今,梨坪村已顺利接受了国家的脱贫攻坚普查,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突破了8000元,顺利实现了一超过和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